国庆节过后不久,绣惠街道施家崖村新落成的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,村里40多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中午、晚上都可到日间照料中心免费用餐,这里尽管吃的是家常饭,但老人们心里却热乎乎的;这不光解决了一日两餐吃饭的问题,也让老街坊们有了一个相互拉呱唠嗑的去处,更让整日忙碌的子孙们不用再为他们的日间生活操心了。今年该村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提升工程,投资500余万元建设的党群综合活动中心、乡村大舞台等项目,使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更强、父老乡亲的获得感、幸福感更强。
2012年回乡参选村委会主任、2013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,短短几年工夫,张恒起作为村里的“当家人”业绩可谓不俗;土地从以种粮为主全部调整为高效作物、设施栽培,亩均增收6000多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达到现在的21800元,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、实现年收入50余万元。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为改善村容村貌多方筹资,人居环境焕然一新,该村相继入选泉城美丽乡村、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。张恒起本人也荣获泉城乡村之星、济南市担当作为“出彩型”好干部、记二等功奖励等多项荣誉。在为这些成绩感到自豪的同时,张恒起也由衷地体会到:没有回乡发展的机会,没有党支部这个平台,纵有为民服务的热血激情、纵有再多的想法再大的本事,也难以变成造福百姓的现实。
真心实意带村民探富路、增收入,踏踏实实帮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,是张恒起从“菜贩子”向村带头人角色转换的初衷。回村第二年,他本着“风险留给自己、经验村民共享”的想法,建起了20亩的白莲藕“试验田”,当年莲藕亩产7000多斤、亩均收益过万元,看到实效的村民信心和干劲一下子就高涨起来。依托“试验田”,2014年在他提议下,由村党支部牵头领办了“白莲藕种植合作社”,建成了近400亩的白莲藕种植基地,实现了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。之后牵头成立了恒起农业有限公司,以原承包价10倍的价格承租了村集体的500亩果园,带动发展林下养殖等多个项目,产生了土地增效、村集体及农民增收的多重效果。
在张恒起带领下,施家崖村的各项工作有了较大起色,赢得了各级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,相继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、农业综合开发、乡村旅游、现代农业基地建设、农村改厕、垃圾分类等多个项目,从人居环境、产业发展到文明创建都取得了明显成效。但张恒起心里清楚,外部支持只是暂时的,但从长远看,要持续增收入、惠民生、凝聚民心,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强内生动力,切实发挥村支部的组织引领作用,调动村民的发展积极性。为此,在发展白莲藕产业时,他采取村民土地流转、资金入股、保底分红的方式,吸收77户村民加入合作社,确保土地租金收益基础上根据投资分红。通过恒起农业有限公司,再一次吸收群众以果园和资金入股,并做到产权明晰、责权明确。特别是注重保持集体所有土地、果园等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,将开发整理出的荒沟、荒地作价入股合作社,明确财政资金扶持项目的集体收益比例,使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、村两委有了为民办事的经济基础。今年完成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之后,抢抓高铁片区建设的难得机遇,按照资源变资产、资产变股权的思路,与村两委成员深入探讨三产融合、强村富民的新路子。
化发展之利为惠民之实,让村民幸福满满。集体增收是基础,科学分配、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更是关键。集体经济壮大之后,张恒起与村两委一班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首先拿出一部分收入列为扶贫帮困基金,对贫困家庭和需要临时救助的家庭进行帮扶;通过饮水补贴、春节中秋发放钱物、对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等方式惠及广大群众。在此基础上建设党群服务中心、日间照料中心、中心卫生所、乡村大舞台、群众活动室等配套设施,开展文明创建活动,成为党员群众凝心聚力的阵地堡垒,使村民切实感受到发展建设的成果。
下步张恒起将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总要求,把施家崖村建设得更加美丽、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……